当我们单看一张脸的时候,会觉得无功无过,平平无奇。
但是把手放在一起对比时,却发现脸会瞬间:「黯然失色」
很多小伙伴会疑惑:“咿呀!我这不花钱的手怎么比脸还白呢?脸至少黑了好几度。”
脸,作为我们的门面,它总能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倾斜。

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
可结果呢,不白也就算了,还经常有些小问题:额头痘印、两颊斑点、鼻翼嘴角暗沉,整张脸看起来脏脏的,没有精气神。
如果你撸起过袖子,你会发现手臂内侧这个部位的肤色,是你全身最白最嫩的。让人不禁感叹:要是脸部的皮肤也能白成这样,就好了!
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:「脸」为什么会比「手」更黑。
我们的皮肤中有一种腺体叫「皮脂腺」,负责分泌「皮脂」。「皮脂」是皮肤屏障的组成部分,也是我们皮肤天然的保湿剂,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皮肤问题。
比如皮脂的堆积,容易引起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,继而引发炎症问题,导致红色的丘疹脓疱的发生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痘。

除了痘痘,皮脂过多还会带来氧化暗沉问题。我们的脸部比手分泌更多的油脂,油脂氧化后,看上去又黄又黑。这也是很多油性皮肤的小伙伴在洗完脸后,能明显感到肤色提亮很多的原因。
皮脂腺在全身广泛分布,主要集中在头面部、胸部、肩胛之间手背上的皮脂腺就远远少于脸部。而我们的手掌是全身唯二没有皮脂腺的地方。另一个没有皮脂腺的是我们的脚丫子。
因此脸部常见的皮肤问题,比如粉刺、痘痘和暗沉,在手脚上都很少发生。
我们的脸,是唯一一年四季24小时,都裸露在外的部位。回想一下,咱的手是不是还能偶尔揣个裤兜、插口袋里。日常行走时,手也不容易被阳光全方位「照顾」到。
而脸部,是实打实的「风餐露宿」,从寒风呼啸到烈日炎炎,皮肤容易受到冻伤,晒伤,过敏,干燥泛红等外部刺激。脸部没有毛发和衣服遮挡,在身体的地理位置也注定了接受紫外线的照射更多,更容易出现「光老化」。
大多数人对于这样的色差,都会心有不甘,期待我们的脸能够和手一样的肤色和肤质。
想要缩小手和脸部的肤质差异,我们能做的是:「抗氧」,「抗炎」和「防晒」。
原本我们人体内,是有天然的抗氧化系统的,但是随着年龄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,加上一些外界因素让自由基增多,所以皮肤内的自由基更加肆无忌惮。
因此,想要告别自由基氧化带来的暗沉,可以考虑从外部入手,涂抹抗氧化剂,常见的比如维生素C 和维生素 E 等。
作为经典的抗氧美白成分——维生素C(又称 VC), 既能够破坏黑色素合成的步骤,又能有效抗氧化,减少胶原分解、促进胶原合成,「一专多能」这个词说的就是它了!
脸比手黑,除了皮肤油脂容易被氧化,痘痘和痘印,也会让皮肤看起来黑黄,暗沉。
痘痘,本质上属于皮肤的炎症反应。做好抗炎工作,是关键。
抗炎工作主要在减少刺激源和减少炎症因子两大方面。主要从下面4个方面入手:
1.紫外线是第一防线,老生常谈做好防晒工作;
2.尽量避免容易引发炎症的刺激源(如不当的护肤习惯,外界环境刺激等);
3.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:作息规律、饮食均衡、加强运动、保持愉悦的心情;
4.使用一些抗炎成分的护肤产品。
▍常见的「抗炎护肤成分」有哪些?
1.菊科植物
常见的有洋甘菊、母菊花、春黄菊花等,其中运用非常广泛的红没药醇也是从菊科植物中提取来的,它不仅有很好的稳定性抗炎性能好,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。
2.马齿苋
马齿苋提取物中的黄酮、生物碱能够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,从而减轻皮肤炎症的情况。另外,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,能够抑制痤疮丙酸杆菌,针对红肿痘痘有消炎愈合作用。
3.甘草提取物
常见的提取物有光果甘草、甘草酸二钾、甘草次酸等,都具有一定镇静消炎作用。
4.积雪草提取物
积雪草含有多种成分,包括积雪草苷、羟基积雪草苷、积雪草酸等。不仅杀菌抗炎作用,还有促进组织再生能力、合成胶原蛋白等,具有保湿、美白、抗老等多种作用。
5.白柳树皮
主要成分是水杨苷,抗菌消炎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去角质能力,而且相比水杨酸来说温和很多。
6.烟酰胺(维生素B3)
是具有美白、保湿、抗老等多种功效的成分。在抗炎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,可以抑制白介素-1(IL-1)、肿瘤坏死因子(TNF-α)等多种炎症因子。
7.维生素C
VC具有美白、抗氧化等作用,清除自由基的同时还能缓解炎症,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。
8.泛醇(维生素B5)
对于皮肤有保湿修复功效,能促进伤口愈合,缓解皮肤炎症。
9.传明酸
也叫做凝血酸或氨甲环酸,具有一定的美白抗炎效果。
使用含有抗炎成分的护肤品,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。此外,自由基也是导致肌肤产生炎症的“元凶”之一,所以抗炎和抗氧化是相辅相成。
想让脸和手一样白,记得「抗氧」、「抗炎」和「防晒」要同时抓哦!

– END –
#以上护肤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治建议,具体情况需要由皮肤科医生诊断。
☝点我进入小程序
点击「皮管中心」进入诊室问医生
原创文章,作者:mollydoctor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ollydoctor.com/archives/100